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其由来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:
![{$gdata[title]}](https://www.12365hn.com/upload/img/dp0kqnn22s18z86f3hl58vxui.jpeg)
一、主要起源
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忧国投汨罗江自尽,民间为防止鱼虾侵食其身,逐渐形成赛龙舟、投粽子等习俗。这一说法因东汉《风俗通》等文献记载被广泛传播,并成为官方与主流解释。
自然天象崇拜
端午节源于上古对“飞龙在天”这一吉日(农历五月初五)的祭祀,古人通过龙舟竞渡、挂艾草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、驱邪避害。
其他传说
包括纪念伍子胥、曹娥投江等,但流传范围较屈原说法小。
二、习俗演变
赛龙舟: 源于救屈原的传说,后发展为竞技活动。 吃粽子
挂艾草/菖蒲:象征驱邪防疫。
三、文化地位
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与春节、中秋并称四大传统节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