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地支时间是中国古代采用的一种计时系统,由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,主要用于纪年、纪月、纪日和纪时。以下是详细说明:
![{$gdata[title]}](https://www.12365hn.com/upload/img/smkttsoxu1phh04jf78xf1ey0.jpeg)
一、基本构成
共有十个,依次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共有十二个,依次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二、时间划分
以60年为一个周期,从甲子开始,称为“一甲子”或“花甲子”。例如2023年是癸卯年。
纪月与纪日
天干地支组合可表示具体日期,需结合干支纪月法推算。
纪时
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:
- 子时: 23:00-1:00(深夜) - 丑时
- 寅时:3:00-5:00(黎明)
- 卯时:5:00-7:00(日出)
- 辰时:7:00-9:00(食时)
- 巳时:9:00-11:00(隅中)
- 午时:11:00-13:00(日中)
- 未时:13:00-15:00(日昳)
- 申时:15:00-17:00(哺时)
- 酉时:17:00-19:00(日入)
- 戌时:19:00-21:00(黄昏)
- 亥时:21:00-23:00(夜半)
三、天干与地支的配合
组合规则:天干在前,地支在后,例如2025年为乙酉年。
计算方法:天干通过四五乘法口诀对应(如4×1=4对应甲,5×1=5对应乙)。
四、应用示例
八字:通过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的天干地支组合,形成四组字,用于命理分析。
历史文献: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“夏,四月,癸未”,需结合干支纪年法推算具体日期。
五、总结
天干地支时间系统通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循环组合,形成了60年一周期的计时方式,既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规律的观察,也蕴含了哲学思想。其纪时方法至今仍被用于传统历法及民俗活动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