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划分,每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,具体如下:
![{$gdata[title]}](https://www.12365hn.com/upload/img/0ly7wgtw6vcdr00ul1xr6bhu3.jpeg)
- 时间:
23:00-01:00
- 别称:子夜、中夜
- 特点:一天中离天阳最远的时段,象征万物闭藏。
- 时间:
01:00-03:00
- 别称:鸡鸣、荒鸡
- 特点:公鸡打鸣报晓,牛开始反刍。
- 时间:
03:00-05:00
- 别称:平旦、黎明
- 特点:夜与日交替之际,老虎活动最猛。
- 时间:
05:00-07:00
- 别称:日出、日始
- 特点:太阳初升,象征希望与新生。
- 时间:
07:00-09:00
- 别称:食时、早食
- 特点:古人早餐时间,对应“朝食”习俗。
- 时间:
09:00-11:00
- 别称:隅中、日禺
- 特点:临近中午,阳光明媚。
- 时间:
11:00-13:00
- 别称:日中、正午
- 特点:太阳最高点,阳气最盛。
- 时间:
13:00-15:00
- 别称:日昳、日央
- 特点:太阳偏西,预示傍晚来临。
- 时间:
15:00-17:00
- 别称:哺时、夕食
- 特点:太阳西斜,动物归巢。
- 时间:
17:00-19:00
- 别称:日入、日落
- 特点:太阳落山,天色渐暗。
- 时间:
19:00-21:00
- 别称:黄昏、日夕
- 特点:天色昏黄,万物朦胧。
- 时间:
21:00-23:00
- 别称:人定、夜半
- 特点:一昼夜结束,准备进入睡眠。
补充说明
十二时辰既可表示一整天(24小时),也可指具体时段(如子时特指23:00-01:00)。- 时辰划分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,如日出、日落等,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。